不知道从什么时候,看一本书或者一个故事,会回味很长时间,很多时候是想写些东西出来的,但到笔下却枯竭了,只好作罢。
最近看了两个故事,《七月与安生》,《许我向你看》,一部电影,和一部小说。
一、
《七月与安生》,其实是先看了电影,然后又翻了一遍小说,安妮宝贝的文字,一直因为不懂而不敢轻易的去看。
七月,与安生,如果是我,我会是哪个?
想了很久,却并没有得到一个结论。其实,七月就是安生,安生就是七月。她们本就是一个人。就像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条河,它把我们的心分作两边,左岸柔软,右岸冷硬,左岸感性,右岸理性。呵,其实这不是我说的,是章粤的话,一个同样活在纸上的人物。
不过,七月与安生,虽然像是这条河的两岸,但是,她们最终汇聚到了同一个起点,一起远去。
两个性格迥异的女生,也许这样的友谊会远比两个相似的人之间更美好,却也更敏感。她们的相遇是一个选择的结果,那么她们的故事和结局,同样也是选择的结果。七月选择等待,一直的等待,安生选择远方,一路从未停止。但,当等待没有等到想要的结果,当远方不再有期盼的梦,一切又回到起点,可终究跟曾经的起点不一样了。
当送别安生时,看到项链的七月,停止了脚步、泪流满面;当每个安生寄回的明信片,最后都以“问候家明”作结尾;当我想要成全你,却一切都与想象中不一样;当重新回到起点,却再也找不到曾经的那个起点;当结婚的选择,想要成就流浪的梦,却到这里,戛然而止。
我从未想过,故事的故事里,可以有几个不同的结局。但是,流浪的梦,原来一直都只是在梦里而已。
七月悄悄的走了,留下了不同的故事,却只有安生知道这故事里的悲伤。但翻开小说,是安生走了,将一切都留给七月,留给比爱她自己更爱的这个女生,和她爱的家明。
相比,我更喜欢电影的结局。因为所有青春的故事里,结局总是在悲伤中残留一丝完美,也因为这一丝完美,才让每个人都甘之如饴。
七月,与安生。
我想,我终究不是她们中的任何一个。
二、
《许我向你看》,辛夷坞。
从《致青春》,看到辛夷坞,其实从未读过她的小说,却就这样突然的迷上。如果她的所有的故事可以连着,那么,就让郑微的故事,与桔年的故事,走到同一个美好的结局吧。
我从来不能想象书中的青春,因为它们总会经历着我们普通人想象不到的,绝望,当然,以此换来的代价就是,那些现实之中一般不可能存在的爱情。
比如,我不可能了解郑微送别阮莞离世时的心情,也不可能知道桔年对巫雨的执着,那个源于年少时候的追逐,更不可能明白桔年在监狱里的绝望的三年。因此,自然而然的,我便可以理解,我没有的那个林静,以及我没有的韩述。
也许,我该感到庆幸。如果我的韩述需要让我经历所有桔年的绝望,那么,即使是三个韩述,我想我也不愿去拥有。
四个人的故事,与所有青春小说一样,注定的,每个人都会受到伤害。青梅竹马的两人,一人离世,一人入狱。入狱的桔年,是她承担了所有人的痛苦,巫雨的,陈洁洁的,也有韩述的。还是那一丝庆幸,爱的痛苦的两人最终都是幸福的,陈洁洁找到了自己的归宿,带着巫雨的孩子,放下曾经的恨,桔年和韩述最终也走到了一起,只是他们的幸福,经历了多少悲伤多少风雨交加的弯路。
也许是桔年的HS&JN让韩述一直坚持着,即使,那只是个美丽的误会。也许是桔年其实喜欢着韩述,只是这份喜欢被曾经的年少不断冲淡又不断酝酿。总是在一个悲伤的故事里,让我寻找一丝美好。当然,我也一直会找到的。
许我向你看,不知道,是谁向谁看。
许我向你看,不知道,要看多远。
所有的,悲伤中的,存有一丝美好,是一种毒药,让每个尝过的人都上瘾了。
欢迎在下面给本文评论!遇到喜欢的文章,别忘了用屏幕右侧的小工具转载或分享到朋友圈哦!
本文网友qq交流群:392630794(文学-情感-人生)发表文章: 说说心情(留言板)
上一条: 花开荼蘼,只道人生似梦(文、凝... 下一条: 幸福巷,午后(文、赵小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