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部电影,是反战片,历史背景是德国进攻苏联。
这场战役,我多少知道一些,德国为什么失败?
苏联动用了大规模的“杀伤性武器”:天气!
什么天气呢?
第一,冷。第二,风沙。
当初的德国士兵穿的和我们从南方调到朝鲜战场的士兵差不多,很多士兵不是战死,而是被冻死的。
第二,德国的机械设备的瞄准性能超好,但是前提是设备一定是精密的。而苏联的设备是很粗糙的。风沙来了,德国的武器设备稍微近一点沙子就不好使了,而苏联的没有事。
当然,这只是德国失败的原因之一,还有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扩张太快。
我问王哥一个问题,如果我写文章,一天能收入1000元,你觉得我是应该稳定不动呢?还是扩张?别人都说我的胆量很小,不敢迈大步。
王哥:“你若是胆子大一点,早就死了,你太年轻,赚太多钱,是害你自己,这样的例子在咱们身边少吗?”
这个话题,我们群里面,讨论了很长时间,有人说一定要胆子大,一定要勇往直前。
王哥就提出了反对的意见,为什么一定要勇往直前呢?为什么一定要冒险呢?不是都说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吗?我们为什么要站在墙根下呢?
最终,没有定论,谁也说服不了谁。
王哥接着又提出一个观点,你们每年花多少钱?
胖哥:“我在兜里装了5千元钱,不到一周就没有了。”
我说:“我一年也花某某万吧!”
王哥:“你们是把生意和生活混在在一起了,如果是分离出来呢?不需要维护客户关系,不需要出差,仅仅是生活,就是买衣服,旅行,逛街,你觉得花多少钱?我觉得10万绝对够了。”
胖哥不认同,我也不认同。
王哥给我们算了起来,一个一个的征服我们。
最终得出的结论是,一个正常的家庭,一年花不了10万元,我们是属于不正常的,最简单的就是,正常的人有不做饭的吗?
人家的锅能使用5年,你和胖哥你们两家的锅,能使用一辈子。因为你们一年也做不了几次饭。
王哥:“既然我们一年花不了10万元,我们又何必去创业呢?我现在每10年卖一套房,我到死都花不了,我又去折腾什么呢?这就是我提出的守业的观点。”
我有疑问,不创业,人不就颓废了吗?
王哥:“颓废?这个词看你怎么理解了,如果你把重点放在读书上呢?你还觉得颓废吗?如果你把焦点放在学习上,你还觉得颓废吗?我只是不需要赚钱而已,我为什么要拿生活和幸福去换钱呢?我根本花不完这些钱,我要这么多钱干啥呢?你仔细的想想这个问题,你是希望你一生是在为钱奔波,还是希望好好的生活。”
我:“那你为什么搞这个公司。”
王哥:“我搞这个公司,根本就不赚钱,这个公司我都不想搞,就是做样子,儿子小的时候,开学,老师问他,你的父母是做什么呢?他说,我的妈妈是大学老师,我的爸爸,我也不知道是干什么,好像是什么也不干。我需要有个身份标签,因为孩子小,理解不了,慢慢的他就会觉得低人家一等。”
那么赚钱,到底是用来做什么的呢?
克服我们的安全感,如果你已经推算过了,你的安全是有绝对的保障的,你还焦虑什么呢?
是不是歪理。
仔细的想想,似乎有道理。这也是一种人生态度。
瑞士,很少有人创业,很少有人折腾,他们大部分人,不会因为钱而发愁,因为老了有政府养着,生病了又有政府帮治疗着,失业了有保险,和我上班赚的也差不了多少,而且到老了,旅游政府也包了。
那么瑞士是不是就是天堂呢?
也不是,很不适合中国居住,看看龙应台写的《人在欧洲》里面就写到了,中国内陆,台湾,德国,瑞士,中东等地方的差别。
我们的想法是,为什么不继续放大我们的事业?为什么不继续赚钱呢?为什么不继续折腾呢?
王哥:“赚钱的目的是什么?”
又被呛住了。
有一段微博说,人,为什么一定要找点事做呢?这就是压迫性心理,总认为忙起来才是人生,闲着就荒诞了,而实际上,闲着才叫人生,慢慢的去体验生活,如果一天忙到晚的工作,岂不是白来了这个世界。
其实,很少有人能说出来,为什么赚那么多的钱。
多数人,赚钱,都是为了寻找安全感,是不是这样的呢?
银行里面有存款,你才觉得安全。
其实安全感是可以预知的,一旦后方有保障,你就可以安心的生活了,而不是折腾了。
瞎折腾的结果就是我们再次陷入“生存”模式。
我问王哥,什么最容易导致破产?
王哥:“昨天你写了一点,还有两点,一个是吸毒,一个是赌博。如果一个人经常往澳门跑,这个人基本上就是赌徒,你想想,我们去一次澳门,是不是短时间之内不会再去了,至少半年内不会再去了吧!”
之前写过几个真实的例子,赌博堵到家破人亡,前几天新闻还报道了北京的几个人赌博的赌注有多大,似乎都压上了房产证。
赌博,就没有赢得,看看《活着》里面的福贵,就知道。福贵的下场,就是经常往澳门跑的人的下场。
Coco回来了,每天还在更新,我问她,你写日记有什么感受?
她说:“很多人,都知道了我,知道一个女孩在做这件事。”
我:“我看了你的访问量,现在是下降的趋势,还会下降的,这是规律,大约下降到每天300人左右,之后,就是上升了,因为你写的东西,代表了你的频率。不同频率的人,慢慢的就不关注你了,最后剩下的大约300人,是对你感兴趣的,然后他们在为你扩散,人气才慢慢的升起来,你要有这个心理准备。”
Coco:“你看我写的,有什么问题?”
我:“对话要少些,要有场景,如果全是对话,缺少带入感,别人感觉不到场景时,就觉得对话很生硬,另外你写的时候,不要用Coco,而是要用‘我’。”
柴静的《看见》内容简介里面说是柴静的自传性作品,但我不认为是自传,在我看来更是一部采访录。我推荐给了Coco,看看柴静是怎么写的,不一定要用华丽的辞藻,写作不是展示你会多少个词语。
柴静在《看见》里面,基本上就没有情感词语,但是你看着会流泪,会内心颤抖......
好的文章,就是最简洁的句子。这次美国大选,特朗普每一次演讲的时候,有时我都能听明白他说什么,不是我英语好,而是他用的词语基本上都是小学六年级的词汇量。
《看见》里面,没有决绝,隐忍,之类的词汇,但是你会感受到柴静的厚度。
当有大学生,让我推荐书的时候,我是很少推荐这本书的,因为我感觉大学生真的不适合读这本书,不是说大学生年轻理解不了,而是现在的大学生,有一大类有着热闹和多变的性格,当然,他们也会有自己深沉思考的时候,但是或许这些不及生命积累的本身带给他们来的更多。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我们面对的是同一个世界,但是我们确无法看到同一个世界。
柴静是一个“苦难”的女人,这种“苦难”源于她自己。也许也是世界对她的不公,她被世间的不公与苦难磨砺出了柔和与坚定。
Coco问我:“我从平稳期什么时候才能上升?”
我说:“只要你坚持写,肯定会有结果的,但是需要时间,不是三五个月就能解决的,而是三五年,也许三五年都不一定能成气候,失少需要十年以上,谁又能忍受这个寂寞呢?”
《看见》里面的故事跨度时间轴为:十年!
-------------------------
行行微信和QQ:491256034
微信公众平台名称:幸福的味道
ID:d716-716
欢迎在下面给本文评论!遇到喜欢的文章,别忘了用屏幕右侧的小工具转载或分享到朋友圈哦!
本文网友qq交流群:392630794(文学-情感-人生)发表文章: 说说心情(留言板)
上一条: 艺术品 下一条: 你丫的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