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宝安日报打工文学周刊◎赵薇
赵薇 曾在深圳打工,现为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
秋冬之际,天色欲曙未明的白鹿原西坡,常常是这样一种景象:蔚蓝的天空还挂着少许星斗,坡畔上雾气腾腾,寒气逼人,远眺西安城区,只见一片灯火辉煌,而赶早路的人,已经三三两两地向西安进发了……如今我每年总有几次赶早去西安办事,而每临此情此景,就会把我的记忆立即拉回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那个低标准、“瓜菜代”、人人吃不饱饭的岁月。
1962年,因为家中缺粮,不够吃,只能想办法用瓜菜来替代。白鹿原是旱原,由于缺水,不适宜种菜,所以祖祖辈辈都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除了葱、蒜、辣椒和野菜,没有更多的瓜果菜蔬可吃。平时都吃不到菜,现在粮食紧缺了,哪里还有瓜菜可代呢?也不知听谁说,原下西安近郊有一个叫高桥的地方能捡到白菜帮子。于是,原上的人们闻风而动,陆陆续续半夜三更起床赶路,到高桥去捡拾白菜帮子,以缓解难挨的饥饿。
我家住在白鹿原腹地,距高桥大约有18公里的路程,除8公里的平地外,还要翻两面坡。要在天亮到达高桥,就得早起早走。那时家里都没有钟表,也不知道时间,只知道鸡叫头遍就得走,我当时还不到12岁,正是瞌睡多的年龄,迷迷糊糊在大人的催促下只好起床,跟着爷爷上路。因为爷爷也上了年岁,我要帮爷爷拉车。当时父亲在西安工作,姐姐跟着父亲在外边上学,弟妹们都还很小,妈妈要带他们,家中除了爷爷,我就算“劳力”了,我只好逃学来应付生存的危机。初冬的白鹿原,已经很冷了,现在想起来,起床的时间,可能是凌晨一点钟左右,虽然穿着棉衣,但还是冻得打牙格打颤,又瞌睡,跟着爷爷,跟着同村人的车队,半睡半醒,深一脚浅一脚在后边走。所谓的车,就是推车,是这里祖祖辈辈使用的木制的独轮车,轮子在前方,两个把手在后,靠人力推着前行。车轮也是木头做的,没有轴承,推起来很费力。在夜深人静的半夜里,它在凹凸不平的土路上持续发出有节奏的咯噔噔咯噔噔的声音。这一只不小的车队,急匆匆地赶着路,没有人说话,大家都生怕到迟了,菜帮被早到的人捡完。一路上,只有车轮持续发出的声音,在空旷的原野,显得特别响亮、悠远。
就这样走呀走呀,也不知道走了多远,也不知道走了多长时间,终于走到了白鹿原的原边上,第一次从原上看到了西安市的夜景,虽然那时电灯等其他设施远远比不了现在,可当时看到这“灯火辉煌”,很是稀奇。因为白鹿原高,西安市低,远远地俯瞰,那灯光眨着眼睛,忽明忽暗,很有层次,给我一种莫名其妙、深不可测的感觉,在少年的我看来,足以叹为奇观!从那时候起,几十年来,每当天不亮行走在白鹿原原边朦胧的夜幕下,我就有一种独特的感受,一种说不上来的感觉。
车队开始下坡了,要下两面坡。因为是小路,路面也不平,车子吱扭扭吱扭扭地拐来拐去,极不好走。到达高桥的时候,太阳已有半竿子高了,菜地里已经来了好多人。再一看,经过夜里风霜侵蚀的田间,白茫茫一片,白菜帮子冻得硬邦邦的睡在地上,反射着太阳光,亮晶晶的一片,煞是好看。这里是城郊人民公社的菜区,蔬菜公司需要好的新鲜的蔬菜供应城市,于是社员们收白菜时,便把最外层老的破损的菜帮子剥掉,直接丢弃在田里,所以这里能捡到菜帮。
快捡!爷爷说。于是我俯身赶忙开始捡拾。洒满白霜的菜帮,一会就让我的双手又红又痛,捡几片,就得拢起手来放在嘴边哈点热气,但是还要抓紧捡拾。慢慢地手变麻木了,放在袖子里面也不管用。太阳渐渐地升高了,有了些温度,白菜帮子也变软了,霜成了水,水沾上了土又变成了泥,两手又是水又是泥,没办法在自己的袖筒里取暖了,更加难受了。就这样坚持捡拾,我和爷爷总算捡满了两口袋菜叶。那时的口袋,是用粗线织成布,缝起来,有20多公分的直径、一米五的高度。我和爷爷把口袋人字形交叉放在推车上,开始往回走。爷爷在推车前面系上绳子,由我在前面拉,爷爷在后边推,平路上还好些,到原底下,向上一看,这么高这么陡的大坡,咋能上得去!可再难也得回家,就咬着牙弓起身开始艰难地爬坡。
爷爷推着上百斤重的车子,我一个十来岁的女孩子凭着微薄的力气在车前拽,来时是空车又是下坡路,犹觉得费力,现在是上坡,比来时要付出好几倍的力气,每一步都喘着粗气,没走四五步就要歇一下。来时冻得打牙格,这时棉衣早已脱掉,还流着汗。可能是热了又凉,凉了又热,正在上坡时,我的肚子便疼得直不起腰来。这可急坏了爷爷,半坡上前不挨村后不着店,这可怎么办?又不能丢下推车,没有办法,我只好歇了一会,硬抗着起身又走。
干粮是妈妈前几天用麦麸和不知道什么材料搅在一起,勉强用手捏在一起的馍,因为面太粗,没有黏性,经过一路上的摩擦,等到我饿时,拿出来已经由大变小,外边的一层已掉成碎末了。饿了就只能吃这个充饥,一路上想喝口水也没有地方去喝。
到了夕阳西下的时候,我和爷爷迈着疲惫的步伐,终于回到家里。看到案板上放着一碗水,我渴极了,迫不及待地端起来就喝,等到妈妈转过身来,急忙大声喊道:这是碱水,不要喝!可一碗水已经下肚,妈妈和爷爷很担心碱水会腐蚀坏我的肠胃,好在并无大碍。
第二天,大家都开始清洗捡回来的白菜帮子,基本上家家户户门前都摆着洗好的白菜帮子沥水。人们还想了很多吃白菜帮子的做法,有的和粗粮搅到一起做菜团子,有的煮熟了放点盐吃……目的只有一个——充饥。人们就这样勉强度过了困苦饥饿的年月。真要感谢高桥人民公社遗弃的白菜帮子,救了我们很多白鹿原人。
欢迎在下面给本文评论!遇到喜欢的文章,别忘了用屏幕右侧的小工具转载或分享到朋友圈哦!
本文网友qq交流群:392630794(文学-情感-人生)发表文章: 说说心情(留言板)
上一条: 打工仔余大亮(微小说) 下一条: 四月里的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