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归根到底,舌尖上的东西仍然是怀旧情结的延续,人穷则反本,这是亘古不变颠簸不破的事实,虽然多少有点狗尾续貂附庸风雅的嫌疑,还是这么厚着脸皮拿起了笔。樱红的年代的那些存在于味蕾上的记忆串联(这个是谓语动词)起泛起金黄色的光芒的回忆,多半不能全部概括,能记得一些,也不错了吧?几天前姐姐的qq状态上写道:很想吃软软的炸糕,一起经历的事,身边一定有一个人一起的。
舌尖上的童年
小时候妈妈去很远的地方读书,牙牙学语的时候学到的第一首歌是《潇洒走一回》,在去看望妈妈的火车的站台上,我用一首歌换一块饼干,于是那个味道一直印在脑海中。那个时候的小孩子们虽然没困难到有饿肚子的回忆,饼干总归还是很稀有的东东,咬不动的饼干,姥姥总有办法:搪瓷缸子里放上掰开的饼干,然后拿开水泡软,用一个银色的小勺舀起来喂我,虽然现在想起来开水泡的饼干很恶心,但那个时候还真是无上的美味。
小时候爸爸的杂货铺其实是我和姐姐的天堂,我总会觉得那些好吃的卖掉的速度估计还没我们姐弟俩吃掉的速度快,所以爸爸的生意肯定是赔本的。囧。典型的代表就是店里销量最好的午餐肉罐头,总觉得那个开罐头的钥匙很神奇,罐头肉当然是另一种回忆里的味道。每当三天五天罐头卖不掉一两个,货架上的东西却早被我们姐弟俩分吃了好几罐(对于爸爸杂货铺的生意的担心总让我吃东西有一种负罪感)的时候,爸爸脸上的笑容比生意好还要开心。
小时候我会经常姥姥的笤帚还有一罐奶粉做斗争。碧绿色的奶粉袋子还有“古城”牌子的LOGO让我想念很久。姥姥之所以看到我偷吃奶粉就会拿起笤帚打我,并不因为节约,而是因为奶粉已经过期的原因。很长一段调皮的男孩的日子里,我总会觉得过期的奶粉还是要好吃一些。原因其实很简单,过期的奶粉总是会凝结成一块一块的,方便偷拿。
小时候姥姥家的铁鏊子上总有火烤的馒头片,五成熟和七成熟的馒头片是不一样的口感,当然,92年的馒头片不可能穿越回12年,正如另外一个世界的姥姥不可能再回来一样。七八年前扫墓的时候,我还依稀记得姥姥的坟上开满了荼蘼花。
80后的孩子总有隔代的记忆,很多拿钱买不到的小吃随着姥姥和姥爷还有时光飞走了,那个味道或许也没机会再重温了吧。
学生时代的舌尖
高考的时候,妈妈起了个大早,和爸爸一起做烙饼给我吃。这是基于一个很奇特的原因:烙饼谐音是“擀烤”或者是说“赶烤”(赶考),为了取吉祥如意的意思吧,满脑子数学科学,立志为四化建设做贡献的我总觉得这样的口彩或者多少有些迷信的东东有些不屑。但是事实是那是我曾经吃过的最好的烙饼。我不能想象爸爸妈妈在我参加高考第一天早上会是神马心情,但我相信或许还真是他们做的最用心的一顿饭。
在我们山西方言里有一个词,发音是“senfan”,我用普通话去套,想来想去有这个词比较合适:“生烦”,意思是小孩子总是盘算着或者在家里翻箱倒柜寻找吃的。学生时代的我是个很“senfan”的人,有时候会在家里炸豆角,炖蛋,炸荷包蛋,当然,比较早的时光里(03年之前,也就是姐姐读大学之前),嘴上收益的还有亲爱的姐姐。
还有不得不提的就是姐姐qq状态里提到的炸糕,以及红豆包,粽子,还有油茶。炸糕用的米植物原型是“糜子”,晋中高原上常见的农作物。糜子面也叫做软米,在笼屉上蒸熟,包红豆馅,在油锅里炸,就是炸糕了。
每个山西的小孩子心里,都有一个国家一级面点师——http://www.31myhome.com/当然也就是自己的爸爸妈妈,当然对于味道很敏感的我或许还有一个客观的原因,就是爸爸还真是一个厨师。学生时代,从馒头到包子,从面条到饺子,从焖面到“古雷”,毫无疑问,世界上最棒的厨师肯定也做不出家的味道吧。
顺便提一下,面条在我们家乡叫做“调饭”,饺子名叫“煮角”,焖面叫做“腾面”,每一道才都足以勾起我和姐姐立刻飞回家去的欲望。
三.大学时代的舌尖
对着好朋友说过一句话,曾经让他恶心了很久。我说,重要的不是去哪里,重要的是和谁在一起。如果说舌尖上的家乡的面食承载的是美丽的亲情,那么大学的舌尖上承载的就是美丽的爱情和友情。
大一的舌尖上是规规矩矩的食堂。我的大学食堂有一个很附庸风雅当然也还好听的名字:鼎食轩,取滕王阁序“钟鸣鼎食之家”的意思。(亲爱的伙伴们,这还不是最想让我吐槽的,最想吐槽的就是那些路的名字:什么腾蛟路,起凤路,太文艺了有点。)每个大学的食堂总是被吐槽最多的对象,事实上,四年时间我并没在食堂的饭里吃到过什么奇怪的东西。对于我这个胖子来说,我几乎没发现什么东西我不爱吃。
当然代表性的就是卖绿豆粥的那个老大爷,他哪里有一道水晶葡萄甜品,好吃,只是我忘了名字了。另外一个代表就是瓦罐汤。鸡蛋肉饼汤隐隐约约总是像是区分屌丝和高帅富的分水岭。当然这是我想太多了。
呼呼,一个寝室四个人,总是集体行动的时候,由不得你在四年之后会怀念和你一个餐桌上吃饭的家伙。
记得第一次和女孩子约会的时候,一大早去食堂打了一份炒粉,约会会不会很紧张?紧张的时候脚底下是不是有点油?于是一份炒粉cei了的时候,小姑娘红着脸把自己的炒粉分一半给我的时候,我记住了那一刻炒粉的味道,还有红着脸的心情。
大二的舌尖上就不那么多食堂了,外卖啦,南区啦,什么川人川菜馆都有,还有学校外面那些关东煮,水煮,山东大饼(我很怀疑是不是真的是山东的,那煎饼果子只有北京或者河北孩子才能辨别是不是正宗吧)。
大三的舌尖上,有了觥筹交错,加上了台湾小站,老干妈炒饭,肉丝炒青椒的外卖单,或许还有楼下阿姨的粽子(相传十栋会计学院女生宿舍那个大妈的粽子是最好吃的),反正总是觉得,吃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和谁在一起。
大四的舌尖上就是啤酒的味道,散伙的味道,湿淋淋的南京有一家大排档,软软呼呼的杭州有一家外婆家,风干拉拉的南昌有一家咖啡爆难喝的餐厅,那个时候的校园,多了一个叫做德意财院(字肯定写错了)的地方,寝室的兄弟们穿着拖鞋,穿梭于舌尖和副本或者视频中间,忘了我们以后肯定会有很想念那些时光的一天。我没忘,可我也没敢说。
寝室有一个我很喜欢的兄弟,重庆的小伙子,他是天生的厨师,制作料理的高手,作为有机会吃到他做的魔芋烧鸡的人,我觉得蛮幸运的。
北区一个不起眼的小巷子里有一个**菜馆,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姑娘总是请我吃饭,而我不知道为啥。炸土豆条,水煮,还有笋豆,我都记得那么多的味道,但我忘了我以后很可能会为了一些事情遗憾不已。
几天前和亲爱的欢欢一起去深圳东门逛街的时候,我用很不划算的钱买炸鸡柳吃,欢欢什么都没说,因为他看到鸡柳,他就知道我想起牛牛了,因为他也一样会想。
舌尖是幸运的,反衬出我们的不幸。时光流过,舌尖记得小孩时候的美食,有姥姥在的童年却不能回来了;舌尖记得学生时代带着爸爸妈妈期许的美味,但是谁都不愿面对的事情并不会因为我们的不愿意面对而不会发生:爸爸妈妈总有一天会离开我们,同时离开的还有我们想吃一顿什么什么什么什么的梦;舌尖记得大学校园里美丽的友情,青涩的爱情,但是并不能把我们那些朋友再拉回到身边,亲爱的朋友们,你们总会有自己的生活,会有更多的朋友,希望那个时候,请你忘了我。
还有很多年以后,舌尖还会记得妻子所做的饭的味道,还有妻子本身的味道。(我相信这是本文唯一的一个笑话)因为古人讲:食色,性也。舌尖会记得妻子做的饭,会记得妻子,说文艺一点,或者装逼一点,舌尖会记得爱情的味道。啧啧,这话真够装逼的。爱情的味道,酸倒牙。
咳咳,严肃点,快写完了。舌尖承载了亲情,友情,爱情,舌尖上的人生就会和舌尖上的中国一样富有魅力。
后记,谢谢您这么长的一篇您都看完了。很多时候想到哪里写到哪里,美食的记忆这应该只是冰山一角吧。希望读者们会想起爸爸妈妈,想起朋友闺蜜,想起身边的他,她,还有它。回忆,美食,情感,这是想通的,基本没有一点不同。
2012年5月22日
广东深圳
欢迎在下面给本文评论!遇到喜欢的文章,别忘了用屏幕右侧的小工具转载或分享到朋友圈哦!
本文网友qq交流群:392630794(文学-情感-人生)发表文章: 说说心情(留言板)
上一条: 中国32省人的性格分析(知已知... 下一条: 世上最温馨动人的11段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