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认为,责任的缺失,在90后这一代很严重,很多学生只顾自己不顾集体,自己该享受的一定要过量享受,自己该付出的一毛不拔。但是,我感觉90后学生缺失的不是责任,而是体现责任的一个平台。就如以前很多人批评80后一样,说80后很叛逆很无知,但是从奥运会的志愿者成功的表现来看,从汶川地震的抢险工作来看,80后玩世不恭和叛逆无知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同样,90后也缺乏一种让自己实现自己责任的大平台。
很多学生在生活中邋遢,对公共设施随意糟蹋,但一到大灾大难时候就表现出出奇的理性,我把这种表现成为“责任的潜伏”。
班上一个大个男生得了阑尾炎,痛得翻来覆去,大汗淋漓,很多同学束手无策,更有人呆若木鸡,骋和翰站了起来,一人抄起一只胳膊,搀扶着他走下楼去,打的去了医院,我随后赶了过去,人民医院我还是头一遭来这里。很多地方,比如挂号缴费,注射室,我都不熟悉,幸亏有他们俩人在这里,前前后后里,他们都跑上跑下的,挂号,买针药,请大夫,他们都像大人一般。有了他们的协助,大个子男生终于很快抬进了急诊室,脱离了危险。
后来我在班上表扬他们的时候,他们却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但是事后,他们还是想先前那样,不会因为受了表扬而再接再厉。
西南旱灾,学校举行捐款活动,很多同学都勉强捐上1块两块,但他俩一捐就是每人20块,还跑来跟我说,“不要公布我们的名单哈”这些经常给我制造事端的家伙,居然还要低调。
90后的学生,其实不是不负责任,而是分不清责任的大小,他们喜欢轰轰烈烈的生活,不喜欢狭小而平淡的日子。有同学在周记中写到,“看完《南京,南京》,我很气愤……假如我生活在抗日时候就好了,我肯定会成为狙击手的,鬼子不知死多少。”所以说,不是他们缺少责任心,而是缺少履行大责任的机会。
90后的学生的确让我们的教学很无奈很困惑,但是,他们也是最有生气的一代,不拘一格的处事方式,爽朗坦荡的心怀不是让我们更能接近美好吗?90后,是我们绕不过去的一代,既然绕不过去,那我们就去面对和理解吧。
我一直在努力了解90后,理解90后,我也坚信90后也能长大,也能明白我们的期待。对90后现象的看法,最后我想说的是:“走过了,才不遗憾;痛过了,才会长大。”
90后与非主流
不知道是谁提出了XX后的理论,一时间火爆internet,就像非主流被提出以后一样。对于90后,我没有发言的权利,因为我很少接触这些孩子,我更懒得去接触。
话说一提到90后,我的大脑中立刻反映出两个字:脑残。 不知道为什么,其实我也不想知道。 呵呵
说说非主流吧,呵呵呵。 貌似是高中的某日,听到了非主流这个词。我去baidu查了下,结果如下:非主流指年轻人打扮穿着方面到了难以被大众接受地步,故用非主流称呼。也就是说人们随着生活发展,追求的物质也因此改变了观念。人们对吃喝穿着等一系列问题解决后,从此便对自己进行了物质上的战争,身体上的物质需求不断的在增加。从实际方面讲这个变化我们叫做发展,然这种不断在变化,我们必须要用一个名词代替,所以才说成非主流。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似乎非主流已经成为一种骂人的话了。但其实,非主流只是一个文化现象,类似于Marilyn Manson相比于Justin timberlake。
为什么人们这么痛恨非主流呢? 其实我可以理解,当一个傻B小孩穿个很难看很怪异的衣服配上让人想打的彩色爆炸头时,我也觉得这很傻B。主要原因一是这样子的打扮让我这么觉得,二是因为可能这个傻B自己还觉得自己很帅很牛逼。 当一个MM厥个让人想吐的猪嘴时,我也会觉得她有点脑残。
但其实我想说的是,fashion这个东西,和非主流是两回事。事实上,大多数人都会将其搞混,其中一部分带有明显的故意的色彩,这让我很反感。 例如,每个MM上传一张很平常的照片,穿的稍微fashion点,就有可能被不明网友说成非主流,然后其他人就跟着附和。
黑长袜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其实这只是一种装饰,一种打扮,没什么。在曰本很普遍,在台湾很流行,在内地才开始流行。或许是不普遍的原因,一个MM只要穿上黑长袜就会被说成非主流,其实这也没什么,但是如果带上贬义的色彩,性质就不一样了。
我最想说的一点是,其实很大一部分人,我认为他们之所以如此痛恨非主流并且一见到就骂的原因恰恰是他们羡慕。例如某个帅哥确实很帅,然后他拍了些照片,然后一些人就会说,额,这SB非主流,但其实他是羡慕的.
欢迎在下面给本文评论!遇到喜欢的文章,别忘了用屏幕右侧的小工具转载或分享到朋友圈哦!
本文网友qq交流群:392630794(文学-情感-人生)发表文章: 说说心情(留言板)
上一条: 九零后该坚持上学还是打工...... 下一条: ②⊙①⊙的开始听那忧伤的歌声....